与莫言的一次见面,揭开林青霞美人背后的避难所
文/霜夜秋晓
编辑/艾略
大美人林青霞与诺奖作家莫言,似乎风马牛不相及。最近却看到两人见面的消息,有照片为证。照片上,林青霞穿一身嫩黄色的裙子,在莫言一副似乎睡不醒的面容衬托下,笑靥如花,春光明媚。
【资料图】
林青霞莫言聚会合影,图源/网络
原来是香港翻译协会会长金圣华牵线,林青霞请莫言到家中做客。也没摆上山珍海味,吃的是饺子,喝的是香槟。林青霞祖籍山东莱阳,与莫言都是胶东人。胶东以面食而闻名,著名水饺品牌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就是胶东人。
一顿饺子,拉近两人的距离。
饭后,莫言表示他以后来香港,还会来林青霞家吃饺子。林青霞屈膝表示感谢。
林青霞这几年的新闻,不是她老公是否有私生子,就是她出书写作,好像她对前者不怎么感兴趣,一心发展自己的文学事业了。
两人相聚爽朗大笑,图源/网络
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,台湾艺人的文化门第情结
台湾老中代艺人,很多祖辈或父辈是从大陆过去的,他们有的是国军将领,比如秦汉父亲和刘若英祖父;有的是军队、政府里的文职人员,有的是商人、文化教育界人士。他们的家庭在大陆经济条件比较好、受教育程度比较高,这让他们有很重的文化情结。在他们心里,当医生、律师、工程师、大中学老师,这是体面职业;当艺人,拿不上台面。具体到各家,各不相同,有的尚能接受子女做艺人,有的认为子女做艺人有辱门风。
邓丽君的哥哥很久不愿承认妹妹是歌手,导演李安的父亲对儿子学戏剧耿耿于怀,多年不肯原谅李安,直到李安拍的电影获奖,父亲才接纳了他。半生没得到父亲原谅,是李安心中的刺痛。
李安与父亲,图源/网络
作品无数次搬上屏幕的言情作家琼瑶,父亲是大学教授,母亲是国文老师,亲戚有很多是名人。琼瑶参加两次高考,没考上大学,她的妹妹陈锦春却是个学霸,父母偏爱妹妹。琼瑶埋头写作,出版小说《窗外》,还拍成电影,一夜成名。她的父母也不高兴。作家本来是个体面工作,但是琼瑶写言情小说,还把家人矛盾写进小说,这让她的父母非常愤怒。琼瑶崩溃痛哭,不知自己怎样才能讨得父母欢心。
琼瑶的言情剧捧红很多女明星,林青霞是最早演琼瑶剧成名的女演员,图源/网络
他们的这种思想,有好的一面,注意文化教养,他们的子女大都言行持重,稳重大方,有气质,有品位。也有坏的一面,他们沿袭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的陈旧理念,把职业分高低贵贱,给从事文艺事业的子女造成心灵伤害。
这种职业歧视还与门第歧视结合在一起,伊能静前夫庾澄庆出身名门,他的母亲看不起出身贫困读书不多的伊能静。尽管伊能静是个才女,能唱歌,能写歌词,庾母仍然对伊能静有意见,这是导致伊能静与庾澄庆婚姻破裂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林青霞与秦汉相恋多年,外人看来金童玉女,内部人看去,却觉得门第不般配。林青霞的父亲是一名军医,秦汉的父亲孙元良是黄埔一期,两者地位悬殊。
林青霞与秦汉,图源/网络
林青霞的父母最初不愿林青霞拍电影,电影公司三番五次登门拜访,都被林青霞的父母拒绝。电影公司请一位山东老乡说情,林青霞父母才勉强同意。林青霞妈妈亲自审核剧本,把所有吻戏去掉,才允许林青霞出去拍戏。
林青霞高中毕业开始拍戏,没能上大学,这在她的父母心中,多少会有一些遗憾。回顾林青霞的职业生涯,她拍戏之余,主要休闲方式是读书与旅行。她与琼瑶、三毛、蒋勋、白先勇等很多文化界名人都是好友,后来到香港,与香港的文化名人也保持着密切关系。
林青霞一直是一个文化圈外围人士。
林青霞在电影《窗外》中的剧照,图源/网络
写作是内心充盈的需求,不缺钱的她也需要避难所
林青霞与秦汉痴缠多年,青春耗尽,没有等来一纸承诺,终于死心。40岁时,嫁给香港富商邢李㷧,可谓是“老大嫁作商人妇”。
“商人重利轻别离”,嫁给商人冥冥中意味着不会有丰沛的情感回馈。艺人与商人,本是两种人。艺人需要情感丰富,商人却不能有太多情感,情感会干扰理性选择。商人有钱,会以物质的方式回馈对方,更觉得情感回馈可有可无。
林青霞结婚时,想必这个问题想明白了。对不愿再拍戏的林青霞来说,保障以后的生活是结婚的目的。台湾地狭人少,收入远不能与大陆艺人相比。哪怕是林青霞这样大红大紫的明星,她的积蓄也未必能保证后半生过有质量的生活。顶了二十年大美人桂冠,年轻时没得到爱情,年老时没有生活质量,让后世嗟叹“红颜薄命”,林青霞不愿意活成一个这样的笑话。
林青霞与邢李㷧的结婚照,可谓“郎财女貌”,图源/网络
林青霞在邢李㷧结婚以后,至少经过两段艰难时期。2001年,林青霞71岁的母亲因抑郁症跳楼自杀,几年后,她的父亲也病故。林青霞在丧失爱情之后,又丧失父母亲情的支撑。
这几年,一直有林青霞离婚、邢李㷧出轨生子的传闻,说他与别的女人生的儿子已经好几岁。林青霞或是淡然以“我的家庭幸福美满”、“他付出的代价是要面对媒体”、“我是禁忌的(对媒体)”作出回应,或是通过分享家庭趣事的方式去侧面化解,并不甚去特意辟谣。
林青霞与施南生、徐克,图源/网络
除去亲情的情感来源渠道,林青霞在友情上同施南生成为闺蜜。她俩都有强大内部力量,能够自己消化掉不良情绪。当情感不能求诸于外时,她们会求诸于内。施南生是努力工作,用工作填满情感的空缺。林青霞是读书、写作,用文化填充情感的空缺。
毛姆说:“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”。心灵上的风雨来了,躲进自己的避难所里舔干血迹,走出来,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。
林青霞靠着这种内源力,化解了失去爱情之痛、失去亲人之痛。一个人在消化了负能量之后,会成为更强大的自我,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。
对如今的林青霞而言,丈夫更像是一种点缀,有他、是好的,没他、她也能生活得很好。当然这也离不开丰富的物质滋养,林青霞旺夫,结婚以后,邢李㷧财产暴涨数倍,这些财产含着林青霞一部分。她余生不必担心缺钱,可以安心地做她喜欢的事情。
林青霞六十岁生日,邢李㷧送十亿豪宅做礼物,图源/网络
现在林青霞书出了好几本书,在《南都》开了专栏,去年还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头衔。林青霞头上顶着“大美人”“大明星”两顶桂冠,多个“名誉博士”头衔试不出分量。但她仍然会高兴,这证明她在人生的另一条跑道上试跑成功。
林青霞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,图源/网络
青年时是大美女,中年时是优游贵妇,晚年当起作家,林青霞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拧巴过,又都重整旗鼓,过上精彩生活。
她没有像一些差不多年龄的女明星那样靠医美硬撑着当不老女神。老不老的,对她来说意义不大。她跟“不老女神”不在一条跑道上,没有同台竞争的欲望。
即将七十岁的林青霞,岁月的痕迹在她的脸上清晰可见,然而她的脸是舒展的。那张脸上没有恐惧,没有怨恨,只有岁月沉淀后的从容,让我们看到美人老去后的另一种可能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;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,不代表平台观点立场)
关键词: